爆柜(也称安全储存柜)是用于安全储存易燃、易爆、腐蚀性或毒性化学品的重要设备。正确使用防爆柜并规范储存危险化学品,可显著降低火灾、爆炸或泄漏风险。
一、防爆柜的正确使用
1.分类选择
根据化学品性质选择对应类型的防爆柜:
黄色柜:易燃液体(如乙醇、丙酮)。
红色柜:可燃化学品(如某些有机溶剂)。
蓝色柜:腐蚀性物质(如强酸、强碱)。
严禁混用不同类型的防爆柜(例如酸类不可存入易燃品柜)。
2.正确放置
防爆柜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,远离火源、热源及阳光直射。
保持柜体周围至少1米的空间,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撤离。
避免放置在逃生通道或紧急出口附近。
3.容量控制
储存量不得超过防爆柜的额定容量(通常柜内应保留20%空间)。
单柜储存易燃液体总量一般不超过60升(具体需参照当地法规)。
4.规范标识
柜体外部需贴明显的警示标签(如“易燃”“腐蚀性”)。
柜内应张贴所存化学品的清单及安全数据表(SDS)信息。
5.接地防静电
储存易燃液体的防爆柜必须安装静电接地装置,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。
二、危险化学品安全储存规范
1.分类与分装
相容性检查:确保储存的化学品彼此不发生反应(如强酸与强碱需分开)。
原装容器:优先使用原厂密封容器,如需分装,必须使用兼容材质的容器并清晰标注。
密封保存:所有容器必须密闭,防止挥发或泄漏。
2.储存环境
通风系统:储存区域需配备防爆型通风设施,避免蒸气积聚。
温湿度控制:部分化学品需避光或低温保存(如硝酸需避光,金属钠需隔绝空气)。
防火要求:储存区禁止明火,使用防爆电器设备。
3.存量管理
遵循“最小化原则”,仅储存必要量,减少风险。
定期检查库存,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化学品。
4.应急准备
配备泄漏应急包(吸附材料、防化手套、护目镜)。
附近设置洗眼器、紧急淋浴装置及灭火设备(如干粉灭火器、灭火毯)。
明确泄漏或火灾应急预案,并定期演练。
三、禁止行为与常见错误
严禁混存:如氧化剂与还原剂、酸与碱等不可同柜存放。
禁止改装:不可自行拆除防爆柜的防火隔板或通风口。
避免超期存放:长期未使用的化学品需定期检查稳定性。
勿忽视维护:定期检查柜体密封性、接地线状态及标识清晰度。
四、法规与标准
遵循当地法规(如中国的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、OSHA 29 CFR 1910.106)。
定期进行安全培训,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化学品危害及应急措施。
防爆柜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核心工具,但需结合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才能发挥其防护作用。通过分类储存、严格管控、定期检查及应急准备,可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或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。